奉献、守望、传承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盛。国家的繁荣,离不开每一个家庭的文明。一、以身作则
三门闸街道办事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,张效梅,女,72岁,模范文明家庭代表,她用平凡的举动,诠释着生活的真谛,用淳朴的家风,折射着文明的光芒;他用自己的行为教育着家庭成员,感染着左邻右舍,传递着文明信仰。二十年来,她始终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寒来暑往如一日、风雨兼程利万家。她用荧荧的烛火温暖了祖国花朵的心田、用烁烁的夕阳照亮了三门闸学子的前程。经过她的艰苦努力,三门闸街道1140名留守儿童得以建档立卡,386名贫困大学生得到政策资助,86名贫困学生得到爱心人士资助。
有时候,为了一个孩子的学业,她跑细了腿、磨破了嘴。她所做的点点滴滴,留下了浸润文明气息的三门闸乡土,留下了对三门闸青少年饱含浓浓爱意的守望,留下了三门闸青少年的接力传承。
二、家庭和顺
张效梅与老伴张道波结婚50多年来,始终以尊重包容作为家风,营造和睦和谐的家庭环境。由于张效梅的工作需要她经常下村走访、不着家,张道波体会到妻子的不易,义无反顾的做起了坚强的后盾。二人从未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斗嘴,是亲戚朋友心目中的一对模范夫妻。婚姻生活不比恋爱时的浪漫,总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烦恼,五十多年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生活,组成一个和睦的家庭十分不易,关键是相互尊重与包容。在处理家庭的重大事项时,夫妻俩平等对待,互相沟通,共同商议决定,只要是合理的建议,求大同,存小异,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。夫妻俩面对困难,面对挫折,二人携手相伴,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都羡慕她们这对夫妻。古人云“百善孝为先。”张效梅的儿子和儿媳为了方便照顾,一直与父母同吃同住。生活上关心老人,给老人买衣服和礼物;精神上关心老人,一有时间就陪陪他们散步、聊天;思想上认同老人,全力支持张效梅帮助少年儿童;行动上更是恭谨传承,让老人感受幸福。三、家风传承
张效梅的儿媳翟秀珍是三门闸街道大石社区的一名优秀教师。她生在乡村、长在乡村、热爱乡村、扎根在乡村,曾把调往县城学校教学的机会让给同事。在工作中他不甘落后,敬业爱岗,深得大家的好评,多次荣获“先进个人”“优秀教师”等荣誉称号。她虽然自己生活并不富裕,但对学生视如已出,有家庭贫困的学生,她主动资助。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成才、成人。无论家里多忙、多累,始终认真备课,认真批改作业,积极钻研业务,探索教学新方法,努力提高教学质量。辛勤的耕耘就有满意的收获,多年来,她深受学生喜爱。张效梅的儿子张鹏宇温和善良,他从不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,也从不把生活中的烦恼带进单位,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、对待工作。他的坚强、他的执着、他的孝顺,是我们学习的榜样。他们小两口夫妻恩爱、孝敬老人、关怀子女、热心助人、邻里和睦,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小事、点点滴滴的真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,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。这么多年,张效梅一家人默默奉献着、守候着、传承着,没有鲜花和掌声,但他们得到的是社区居民群众感激的目光和钦佩的心声。对张效梅一家来说,舍小家顾大家,正是他们所奉献的精神所在。在张效梅的带领下,在这个温暖和美的家庭里,一家人身上都闪耀着至情至爱的人性最美光芒!